玉门关
- 甘肃景点
- 2023-02-08
- 754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其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遗址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各类型遗存包括:2座城址、20座烽燧和17段长城边墙遗址。
玉门关遗址与包括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的汉长城,还有河仓城遗址一起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汉长城的防御功能,起到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从客观上保障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促进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玉门关遗址各功能类型的遗存代表了障城、粮仓、关隘、长城、烽燧、积薪等丰富的设施类型,承载了居住、屯田、资源供给、候望御敌、烽烟传信等历史功能,集中体现了汉长城防御体系下传烽系统、屯兵系统、驿传交通系统与军需屯田系统的功能综合,为汉代交通与防御制度对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支撑提供特殊的见证。
玉门关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丝绸残片等为丝绸之路的大规模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玉门关遗址及附近烽燧出土了2400余枚简牍文书,其内容有大量反映汉代西域各国如“车师”“焉耆”“乌孙”“尉犁”“鄯善”“卑陆”“大月氏”“郁立师”,还有涉及“匈奴译、乌孙使者”等内容,同时出土了粟特文文书、佉卢文丝绸残片等文物,可为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的文化特征提供特殊的见证。
玉门关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中有九九算术书、医药方、《苍颉篇》、《急就篇》等医药著述,另有历谱以及天象、占卜等有关记述,与造纸、印刷、历法、医学知识及药物等科学技术沿丝绸之路进行大规模传播、交流有直接联系。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