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山风景区
2025.11.18 19:44:36 15 0
研山,不只是山
我总爱在黄昏时分爬上研山。这时候,游客差不多散尽了,夕阳把整座山镀成暖金色。站在半山腰那块“研心石”上往下看,县城炊烟袅袅升起,远处传来隐约的市声,却又被山风揉碎了,送到耳边时只剩下温柔的絮语。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座山对我而言从来不是景点,而是一位沉默的老友。
很多人直奔山顶的“研山铭”石刻,拍张照就匆匆下山。他们错过了研山最动人的部分——那些藏在石缝里、刻在时光中的故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研山的石头是会说话的,只要你懂得倾听。
东坡那片石林,远看只是奇形怪状的石头,走近了才会发现它们的秘密。那块“听松石”,中间有个天然的孔洞,凑近了,能听见风穿过时发出低沉的呜鸣,像大地的呼吸。旁边斜倚着的“醉仙石”,表面布满暗红色的纹路,雨天时格外清晰,仿佛仙人醉后挥毫留下的墨宝。
我特别喜欢带朋友去看“研心石”。它藏在一条少有人走的小径尽头,石面光滑如镜,却天然形成心形轮廓。当地老人说,这石头能读懂人心。你若心怀坦荡,手放在石头上会感到温热;若藏有心事,触手便是清凉。传说真假难辨,但每个坐在石头上沉思过的人,离开时眼神都变得不太一样。
松涛与茶香交织的午后

半山腰有片古松林,那是被大多数游客忽略的宝地。松树都有上百岁了,枝干虬曲,遮天蔽日。林间散落着几处石桌石凳,是前朝文人留下的。夏日午后,我常带一本旧书、一壶新茶,在这里消磨整个下午。
风起时,松涛阵阵,那声音不像海浪般汹涌,而是层层叠叠的细语,仿佛千百年来在此驻足过的灵魂在低声交谈。松针的清香混着手中茶香,闭上眼睛,能感觉到时间慢了下来。有个茶农朋友在山上开了间小茶室,只招待懂行的熟人。他说,用研山泉水泡的本地茶,才有真正的“山韵”。这话不假,那茶入口清冽,回味里竟真有松风明月的气息。
被遗忘的南坡秘境
绝大多数游客都走北坡的主路,南坡几乎无人踏足。那里没有规整的石阶,只有一条被荒草半掩的小径。但就是这条小路,藏着研山最野性的美。
春天,野杜鹃开满山坡,那种恣意的烂漫,是人工栽培的花圃无法比拟的。雨后,石阶上会冒出青苔,滑溜溜的,走起来要格外小心。可正是这份不便,让你不得不放慢脚步,注意到石缝里倔强生长的小草,还有趴在叶子上休息的甲虫。

南坡尽头有个不起眼的山洞,洞口仅容一人通过。钻进去却别有洞天——洞顶有条裂缝,正午时分,阳光从裂缝射入,在洞内石壁上投下流动的光影,像自然的投影仪。小时候我们管它叫“时光洞”,坐在里面,看光斑缓慢移动,真的能忘记时间。
研山的清晨与黄昏
如果你只在白天游研山,那只能算见过它一半的容颜。
天蒙蒙亮时,晨雾还未散,整座山笼罩在薄纱里。这时上山,能遇见早起的画眉在枝头试音,能看见露珠在蜘蛛网上串成水晶项链。站在山顶等日出,云海在脚下翻涌,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你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
黄昏又是另一番光景。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归鸟的叫声格外清脆。这时候下山,石阶上已经没了白天的喧嚣。偶尔能遇见住在山脚下的老人提着鸟笼慢悠悠地往下走,互相点头致意,不必多言。这种时候,你会觉得研山不只是山,它是一种生活方式。
下次来研山,别急着赶路。在石头上坐坐,听会儿风声,看看云卷云舒。这座山啊,它不说话,却能把一切都告诉你。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