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碣石山
2025.11.19 08:14:41 1 0
碣石山,不只是曹操看过的那座山
朋友,如果你是因为曹操的《观沧海》才知道碣石山,那我得告诉你——你只认识了它百分之一的面貌。作为在昌黎长大的本地人,我爬过这座山不下百次。每次有人问我:“就是曹操东临碣石的那个碣石山吧?”我都想拉着他说:走,我带你看点不一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碣石山海拔695米,这个数字实在算不上雄伟。但山这东西,真不能只看身高。我总觉得,碣石山像是被时光浸泡过的一块老玉,温润里藏着锋芒。
清晨五点的碣石山是最动人的。这个时间,游客还没上来,只有我们这些本地人和真正的登山爱好者。从水岩寺东侧的小路往上走,石板被露水打得发亮,两旁的栗子树散发着清甜的气息。走到半山腰,雾气正从山谷里缓缓升起,远处的村庄若隐若现。这时你会明白,曹操当年看到的,不只是海,更是这种天地相接的苍茫。
很多人直奔主峰,其实错过了最好的风景。我偏爱仙人台附近那片怪石区,那里的石头千奇百怪,像是被神仙随手撒下的棋子。坐在其中一块平整的巨石上,听着松涛阵阵,那种感觉——比在拥挤的观景台拍照强太多了。
被忽略的背面
旅游宣传册上永远只展示碣石山正面那几张经典角度,可它的背面,才是真正的秘境。
从后山的小路上去,需要点体力,但绝对值得。这里的植被更茂密,路也更野。春天,漫山的杜鹃开得放肆;秋天,枫叶红得像是要把整座山点燃。我最喜欢在深秋的午后,一个人坐在后山的石头上,看着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叶子,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种安静,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后山还有几处泉眼,水量不大,但常年不涸。泉水清甜,我小时候常跟着爷爷来这里打水泡茶。他说这水有灵性,泡出来的茶都带着山的气息。现在我也常来,装一瓶回去,仿佛装走了一小块山的魂魄。

不只是登山
如果你来碣石山只是为了爬个山、拍张照,那真的太可惜了。
山脚下的村落里,还住着很多老人。傍晚时分,他们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聊天,说的还是地道的昌黎话。偶尔会有热情的老人家招呼过路的游客喝口茶,那种淳朴,是装不出来的。
我认识一位八十多岁的王奶奶,她就住在山脚。她说她这辈子没离开过碣石山,“这山啊,看久了就成了亲人。”她会在院子里晒山野菜,春天是蕨菜,秋天是蘑菇,路过的人要是感兴趣,她都很乐意分享这些山里的滋味。
什么时候来最好
游客最多的是夏天,但其实碣石山四季都值得来。

春天的碣石山是温柔的,山花烂漫,尤其是那片野生杏花林,花开时如云似霞;夏天绿得深沉,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最为绚烂,层林尽染,像打翻的调色盘;就连冬天也很好,雪后的碣石山银装素裹,那份静谧能让人忘记所有烦恼。
我偏爱秋天的傍晚。这时游客散去,山恢复了它本来的样子。站在山顶,看着夕阳把整片天空染成橘红色,海天相接处泛着金光,你会突然理解为什么古人要在这里留下那么多诗篇——不是因为跟风,而是情不自禁。
一些真心话
如果你打算来,我有几个建议:别赶时间,至少留出半天;别只走主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径往往通向最动人的风景;最重要的是,带着一颗安静的心来。
这座山最珍贵的,不是那个“曹操到过”的名头,而是它千年不变的沉稳,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淳朴,是四季轮转中不断变化却又永恒的美。
下次你来昌黎,别只是远远地望一眼碣石山就离开。爬上去,慢慢地走,用心地感受。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属于你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碣石山。
就像我们当地人常说的:碣石山不会让你失望,只怕你给它太少的时间。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