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贡院
2025.11.22 21:25:23 7 0
走进定州贡院:一场与古代学子的时空对话
作为在定州老城区长大的本地人,我常常觉得贡院像是这座城市最沉默的见证者。游客们总爱涌向开元寺塔,却很少有人愿意在贡院的青砖灰瓦前多停留片刻。可如果你愿意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会发现这里藏着一部流动的科举史诗。
青砖黛瓦间的千年回响
穿过垂花门,时光仿佛瞬间倒退三百年。甬道两侧的槐树已长到合抱粗,夏日里会把整条路罩成翡翠隧道。我特别喜欢在雨天来这里,雨水顺着黛瓦滴落成珠帘,能把现代社会的喧嚣完全隔绝在外。
最让我着迷的是考场号舍那些斑驳的木板墙,上面还留着当年考生用指甲刻下的诗句。靠近最西边的那间号舍,隐约能辨认出“寒窗十年磨一剑”的字样。站在狭小的空间里,你几乎能触摸到那些年轻学子曾经的焦虑与期盼——这张不足两平米的木板桌,曾经承载着多少人的命运转折。
魁阁星斗与飞檐上的月光
贡院的建筑藏着不少巧思。魁阁的藻井彩绘虽已褪色,但仰头细看仍能分辨出二十八星宿的纹样。老辈人说这里曾供奉着文曲星,每逢乡试前夜,知府都会带着学子在此祭拜。我更喜欢在月圆之夜来看魁阁的飞檐——当月光流过鸱吻的曲线,会在青砖地上投出流动的光影,像是把整座建筑都浸在了水银里。

后院的古藤架是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境。每年四月,紫藤花会开成瀑布,坐在下面的石凳上翻书,偶尔会有花瓣飘落书页间。去年遇见在此写生的美院学生,她说在这般景致里,连炭笔线条都会不自觉变得温柔。
那些被时光定格的细节
明伦堂的柱础值得你弯腰细看。石雕的如意纹被无数双脚磨得温润如玉,边缘处还藏着半朵未凋的莲花。守院老人告诉我,这是明代工匠留下的“匠心彩蛋”——只有最细致的访客才能发现。
展览馆里那份光绪年间的捷报总是让我驻足。虽然纸张已泛黄脆化,但“贵府老爷高中”几个字依然透着抑制不住的欣喜。旁边陈列着某位举人的行囊复制品:一方歙砚、两支湖笔、半截蜡烛,还有用油纸包了又包的干粮。这些物件比任何史书都更能让你理解,什么叫“一纸功名千滴泪”。

在古今交汇处遇见生动
现在的贡院早已不是肃穆的博物馆。去年深秋,我在棂星门前遇到教拓碑的民间艺人,看他用扑子蘸墨的手法,竟与《天工开物》里的记载如出一辙。上巳节时这里会举办曲水流觞诗会,穿着汉服的年轻人坐在水渠边对句,让人恍惚间分不清今夕何夕。
最动人的是每年高考前,总有三五学子悄悄把心愿牌挂在古柏枝头。红绸带在风里飘摇的样子,与当年举人们系在魁阁的许愿牌何其相似。原来对未来的期许,古今皆同。
若你在黄昏闭院前最后离开,可能会遇见我常看的那幅画面:归巢的燕子绕着魁阁飞成漩涡,夕照给青瓦涂上蜂蜜色。此刻的贡院会显露出它最真实的样子——不仅是保存完好的古代考场,更是依然活着的文化现场。它用每一道砖缝告诉你:历史的温度,从来不曾真正冷却。
旅行贴士
建议在非周末的午后前往,阳光穿过窗棂时会形成特别的光影游戏。若是清明前后到访,别忘了看看后院那株二百岁的丁香树,淡紫色的花云能香透整条胡同。贡院门口的老茶馆有定州特色的熏茶,坐在二楼窗边俯瞰贡院全景的角度,是摄影爱好者私藏的机位。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