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苏庄古堡
2025.11.25 00:55:14 1 0
上苏庄古堡:被时光遗忘的石头城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转过最后一个弯,上苏庄就这样毫无预兆地闯入视线。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房屋,像是从山脊上自然生长出来的一般,与这片黄土地融为一体。我总爱带朋友在这个转角停留,看他们第一眼见到古堡时脸上闪过的惊叹——那是一种与现代生活突然断裂的震撼。
石墙之内,藏着另一个时空
很多人直奔那些名声在外的古城,却忽略了这座默默守护了四百多年的石头城堡。上苏庄的古堡门楼并不张扬,低矮得需要微微低头才能进入。这份谦卑,或许是它保存完好的秘密。
踏进堡门,时光仿佛突然慢了下来。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雨后会泛起青灰色的光泽,像是能照见往昔。我特别喜欢清晨在这里散步,听着自己的脚步声在窄巷中回响,偶尔会遇到早起挑水的老人,他们点头微笑的模样,让人想起这座古堡最温暖的时光。
堡内的戏台依然活跃,逢年过节,村民们会在这里唱起当地的秧歌戏。记得去年元宵节,戏台上锣鼓喧天,台下坐满了人,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老人们则眯着眼,手指随着节拍轻轻敲打膝盖。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古堡活着的不是石头,而是这些延续了数百年的生活仪式。
屋檐下的智慧,风雨中的坚守
上苏庄的建筑看似随意,实则暗含玄机。很多人注意不到,这里的房屋朝向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太阳如何移动,总有一片阴凉留在巷中。夏日午后,村民们会聚集在这些天然的“空调区”里闲聊,那份惬意,是任何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制的。

更巧妙的是排水系统。去年那场几十年不遇的暴雨,让许多现代城市陷入内涝,上苏庄却安然无恙。雨水顺着石缝流淌,沿着古老的水道汇入地下,这套明暗结合的排水网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智慧。
我最爱的是那些看似随意的石雕。门墩上的莲花、窗棂上的如意,没有精雕细琢的华丽,却有着民间艺术特有的质朴力量。这些被岁月打磨得略显模糊的图案,才是古堡真正的灵魂所在。
秋天的上苏庄,是一场金色的梦
若是问我什么时节来上苏庄最合适,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秋天。那时的古堡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满了玉米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空气中飘着新收的谷物的香气,混合着炊烟的味道,这是故乡最真实的气息。
傍晚时分,我喜欢坐在堡墙上看夕阳。余晖将整个村庄染成暖橙色,屋顶的瓦片泛着柔和的光,炊烟袅袅升起。这时如果能遇到放羊归来的老人和羊群,看着他们在暮色中缓缓走进堡门,你会理解什么叫“岁月静好”。

最后的守望
随着旅游开发,上苏庄开始被更多人知晓。这是好事,却也让我有些隐忧。去年,一位从北京来的游客在古堡里转了一整天,临走时对我说:“这里让我想起了外婆家的老房子。”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其实,上苏庄最珍贵的不是那些古老的建筑,而是依然在建筑里延续的生活。那位坐在门槛上纳鞋底的老奶奶,那些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的孩子,那些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他们才是古堡真正的主人。
如果你来上苏庄,请不要匆匆而过。试着在村里住一晚,听听清晨的鸡鸣,看看黄昏的炊烟,和坐在门口的老人聊聊天。当夜幕降临,星空下的古堡会告诉你许多白天听不到的故事。
这座石头城堡教会了我:真正的永恒,不是对抗时间,而是与时间和解,在流逝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上苏庄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呼吸,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故事。它不需要被怜悯地保护,只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地陪伴。
毕竟,有生命力的古堡,从来都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