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杏林寺
2025.11.22 18:47:10 15 0
作为在邱县土生土长了半辈子的人,我总觉得,杏林寺的美,被太多人匆匆错过了。他们坐着旅游大巴来,在寺门前拍张标准游客照,绕着大殿走一圈,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以为看尽了全部。可这座寺院的灵魂,恰恰不在那座香火缭绕的主殿,而藏在那些被时光浸染、需要静下心来与之对话的角落里。
那棵老槐树,才是寺里真正的话事人
迈进杏林寺的山门,很多人会直奔主题去朝拜大殿里的佛像。我劝你且慢,先在院中那棵遮天蔽日的古槐树下站一会儿。它的树干,得三个我这样的成年人才能合抱,树皮皴裂成深壑,像一部刻满了往事的史书。
我一直觉得,这棵槐树才是杏林寺真正的主人。它看过明代的月,清代的雨,民国的风,以及我们这些现代来客的喧嚣与宁静。夏日,它会筛下一地斑驳的凉荫,坐在树下的石墩上,你能听见风吹过叶隙时那种沙沙的、仿佛来自远古的回响。某个瞬间,你会忘记手机里的未读消息,忘记KPI与内卷,只觉得心神被这单纯的绿意与安宁洗涤了一遍。这棵树,它什么都不说,却能让浮躁的心自然而然地沉静下来,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力量。

穿过回廊,与一段旧时光劈面相逢
大多数人会忽略寺侧那条狭长的、有些昏暗的回廊。它连通着僧房与后院,廊壁上的彩绘早已被岁月剥蚀,只剩下些模糊的轮廓与暗淡的颜色。但我却最爱在这里流连。
阳光透过木格窗棂,在布满灰尘的地板上投下一个个温暖的光斑,空气里漂浮着木头与旧纸张混合的、安宁的气味。在这里,你几乎能触摸到时间本身的质感——它不是流逝,而是沉淀。我常想,几百年来,有多少位僧人曾在此廊下静思、踱步,他们的脚步声是否也叠加在了这廊下的木板里?这种与过往的隐秘连接,比观看任何金碧辉煌的塑像都更让我心动。旅游的意义,有时不在于看到了多么壮丽的景观,而在于找到这样一处能让思绪穿越的缝隙。

后院的禅茶,喝的是当下的滋味
若你穿过了回廊,便会来到杏林寺最令我着迷的后院。这里没有前院的熙攘,只有几方石桌石凳,安静地掩映在竹影下。寺里有时会为有缘的访客提供简单的禅茶。说是茶,其实不过是普通的本地山茶,用素雅的陶碗盛着。
但妙就妙在喝茶的环境与心境。坐在院里,耳边是风吹竹叶的簌簌声,偶尔夹杂着几声清脆的鸟鸣。你端起碗,看着碗中茶汤清亮的颜色,热气袅袅升起,融入周遭的空气里。这一口茶下去,唇齿间是微苦后的回甘,心里是前所未有的清明。很多人追求“禅意”,总觉得它高深莫测。可在我看来,此刻,专注于一碗茶、一阵风、一片竹叶的安然,便是最真实的禅意。它不向外求,只关乎你内心当下的体验。
所以,下次你若来邱县杏林寺,不妨换一种玩法。别把它当成一个必须打卡的景点,试着把它当作一位沉默而智慧的老者。去听听古槐树的风声,去摸摸回廊里斑驳的墙壁,去后院安静地坐一会儿,喝一碗茶。你会发现,这座古寺真正要赠与你的,并非烧香拜佛的应验,而是一段专属于你的、安静而丰盈的时光。这份礼物,比任何照片都更值得带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