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朝阳沟
2025.11.22 17:48:01 16 0
藏在太行山褶皱里的那抹乡愁
朋友,你若看腻了那些被门票和纪念品商铺圈禁的“标准景区”,不妨随我往武安的深山里走一走。就在太行山东麓的褶皱里,藏着我的家乡朝阳沟。这里没有刺耳的喇叭声,只有山风梳过松林的飒飒声;没有精心修剪的园林,只有野花在山径边自在地开落。
我总觉着,朝阳沟的美,不在某个具体的“景点”,而在它浑然天成的生活气息。
溪水还在唱那出《朝阳沟》
许多人知道朝阳沟,是因了那出同名豫剧。你可知道,剧中故事就生根于此地。银环栓保踏过的石板路,至今还在沟里蜿蜒。沿着溪流往上走,水声时急时缓,急处如锣鼓点点,缓处似二胡悠扬。这溪水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戏,至今没有停歇。
我偏爱清晨的溪谷。晨雾还没散尽,水汽润津津地贴在脸上。那些城里被空调抽干的肺,在这里终于能饱饱地喝一口带着松香和野花甜味的空气。溪水清得很,不是那种刻意展示的清澈,是自然天成的透亮——水底的卵石纹路分明,偶尔有几条山鲵匆匆游过,像个赶早集的村民。
石板房顶上的野草,比所有园林造景都动人
朝阳沟的老房子,都是用山石垒成的。历经风雨,石头发暗,却更显得沉稳厚重。我特别喜欢看那些石板房顶——缝隙里长着各种野草,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青苔在阴面铺成翠绿的毯子。
这些房顶从没人精心打理,却比城里那些修剪整齐的园艺更让我心动。它们活得自在,随性,就像山里的乡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与自然达成了某种默契。
很多游客只顾着拍照,却忽略了这些细节里的美。我总劝他们在某处老屋前多坐会儿,看看阳光怎样在石墙上移动,听听燕子在屋檐下呢喃。这种体验,比任何明信片都来得真实。
山不向你走来,你便向山走去

登朝阳沟的山,不像爬泰山华山那样是种征服。这里的山,是让你去亲近的。
我习惯走西边那条小径。前半段平缓,穿过一片核桃林。若是秋天,能听见熟透的核桃“噗噗”落地的声音。接着坡度渐陡,需要在岩石间寻找落脚点。说也奇怪,这微微的喘息,这酸胀的小腿,反而让人从日常的麻木中苏醒过来。
半山腰有处平台,视野极好。俯瞰下去,整个村子卧在谷底,石板房顶鳞次栉比,炊烟袅袅升起。这时你会明白,为什么先人选在此地安居——这山谷既挡住了北来的寒风,又聚住了南来的暖意,一条清溪穿村而过,真是块风水宝地。
老槐树下的棋局,下了一辈子还没完
村口那棵老槐树,谁也说不清它的年纪。树干要三人合抱,树冠如巨伞撑开,夏日投下的阴凉能容下半个村子的人。
树荫下总有一局永远下不完的棋。对弈的老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棋盘却从未冷清过。我小时候看爷爷在这里下棋,如今他的位置换了别人,可那沉吟的姿态,落子的手势,竟如此相似。

这棋局仿佛成了村庄的心跳,稳定,持续,不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有时候我想,也许我们拼命逃离的,正是别人苦苦寻找的;我们不屑一顾的,正是最该珍惜的。
如果你来
别带着打卡的心态来朝阳沟。这里最好的酒店就是你的眼睛,最美的风景就藏在寻常巷陌间。
在溪边坐坐,把脚浸在凉丝丝的水里;跟树下的老人学两句方言,虽然你可能永远学不会那种腔调;尝尝农家用山泉点的豆腐,那种豆香能在唇齿间停留许久。
黄昏时分,最好去村后的观景台。夕阳给整个山谷镀上金色,炊烟袅袅升起,归家的羊群铃声叮当。这时你会明白,为什么我总说——朝阳沟最动人的,不是山水,而是那种依然活着的、完整的乡村生活。
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过的夏天,那种无忧无虑、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日子。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能有这么一个地方替你保留着记忆中的温度,实在是一种慰藉。
你要来,最好选个平常日子,避开节假日的人流。安静地来,安静地走,只带走满眼青绿、一身轻松,还有对另一种生活可能性的想象。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