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五指山
2025.11.25 07:15:07 1 0
藏在太行深处的五指山,不只是孙悟空被压的地方
我家就在太行山脚下,推开窗就能望见那片连绵的青色。游客们常奔着名气大的景区去,却少有人知道,离我家十几里外有座五指山——不是《西游记》里那座,但它的故事和灵气,一点不输。
山形如掌,藏着大地的呼吸
第一次爬五指山是小时候跟爷爷采药。那时没有修葺整齐的石阶,只有野径和裸露的岩壁。爬到半山腰回头,五座山峰次第排开,真像一只巨掌从大地深处伸出,中指最高,小指最秀。爷爷说,这山是活的,岩缝里长着百年灵芝,雨季时石头会“出汗”——其实是山体渗出的泉水,清甜沁人。
如今修了步道,但那份野趣还在。建议别走主路,从南侧小径上行,能遇见一片少有人知的古藤区。碗口粗的藤蔓缠着老树,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光斑,像走进了某部武侠小说的场景。我常觉得,山的魂不在顶峰,而在这些被忽略的角落里。
悬崖上的柿子林与守山人老周
半山腰住着老周,年轻时是伐木工,后来成了守山人。他的小屋旁有片悬崖柿子林,深秋时橙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背景是苍灰色绝壁,美得让人失语。游客大多乘缆车直达山顶,错过了这里。
老周会泡柿子茶招待过路人,用山泉和野蜂蜜。他说这柿子林是山神养的鸟雀播种的,“山不贪,它让鸟吃饱,鸟就帮它播种”。他指着岩壁上几株倔强生长的野柿树:“你看,石头缝里能结果子,人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这话我记了很多年。

云海不只在黄山,这里的黎明会发光
很多人专程来等日出,但五指山的云海才是秘境。要在前一天下雨、次日放晴的黎明,蹲在东侧观景台才能看到。云不是飘着的,是淹没了整座山谷,只露出五指山的峰顶,像海上仙山。
有个摄影爱好者每年立冬都来,拍同一角度的云海。他说拍了七年,每张都不一样:“山没变,是云和光在变。你看这张像水墨画,那张像火烧了起来。”是啊,太行山从不重复自己,它用四季、晨昏、晴雨,画出无数种可能。
被遗忘的北坡:苔藓、岩洞与战争遗迹
北坡几乎没游客,却是我的私藏宝地。潮湿的岩壁上长满厚苔藓,踩上去像地毯;几个天然岩洞冬暖夏凉,小时候我们常在里面躲雨。最深处有个洞口被灌木遮掩,钻进去能看见四十年代留下的军事工事——锈蚀的铁钉、坍塌的灶台,墙上还有模糊的字迹。

历史书里一笔带过的抗战细节,在这洞里变得具体。坐在洞口啃干粮时,总想象当年守在这里的士兵,是否也曾望着同一片山峦,计算归期。
为什么我劝你带个空瓶子爬山
五指山没有大力开发是好事。除了山顶有小卖部,沿途只有山泉。记得带空瓶子,在中段“响水涧”接泉水,夏季冰凉刺骨,秋冬温润。这水化验过,矿物质含量比市面很多矿泉水都高。
locals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接水时不喧哗,不浪费。仿佛这水是山特意留给懂得它的人。有个北京来的姑娘说,她装了一瓶带回城,失眠时喝一小口,就能想起这里的安静。
下山时若遇暮色,别急着走。坐在山脚的石磨盘上,看夕阳给五指山镀金,看归鸟投入林中。这时你会明白,太行山不只是地理名词,它是一种呼吸方式——沉稳、深厚,允许万物以自己的节奏生长。
而五指山,就是它最温柔的手掌。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