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岛
2025.11.24 06:57:17 1 0
月岛:藏在东海边缘的一滴月光
如果你问我,东海沿岸哪里最值得去,我不会推荐那些名声在外的黄金沙滩。作为一个在渔村长大的孩子,我总觉得,月岛才是被海浪悄悄送到人间的礼物。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月岛,会想象一个弯月状的岛屿。其实它更像被海浪冲圆的礁石群,退潮时才会露出一条沙石小径,连接着大陆。这条时隐时现的路,我们当地人叫它“月光小径”。潮水退去的那两三个小时,它就像月光铺成的桥,引导你走向那座孤独的海上孤岛。
潮水切开的海上秘境
我偏爱清晨五点去等退潮。那时候游客还没醒,海面上浮着薄雾,礁石上停着睡眼惺忪的海鸟。当海水慢慢退去,那条小径从模糊到清晰,整个过程像神迹。踩着湿漉漉的沙石往前走,两旁的海水刚好没过脚踝,贝壳碎片在脚下咯吱作响。
这条小径不是温顺的观光步道。你得算准时间,懂潮汐的脾气。有一次我带朋友去,他惊讶地问我:“这不危险吗?”我告诉他,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靠观察月亮、计算潮汐出海的——月岛教会你的第一课,就是尊重自然的节奏。
登上月岛,时间突然变慢
月岛很小,二十分钟就能走完一圈。但如果你只待二十分钟,就白来了。
岛上没有商店,没有咖啡馆,只有一座废弃的灯塔和几棵被海风吹歪的松树。最适合坐在灯塔下的阴影里,看海浪拍打礁石。那是一种有催眠效果的节奏,哗——哗——,像大海的心跳。在这里,你会不自觉地放下手机,开始注意起云的变化,听出不同海鸟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很多游客抱怨这里“什么都没有”。是啊,没有娱乐设施,没有打卡背景。但月岛给你的,是城市里最奢侈的东西——完整的、不被切割的时间。

月光下的蓝眼泪
如果你只在白天来月岛,只算见识了一半的美。
四月到六月的夜晚,如果运气好,你能在月岛的礁石间看到“蓝眼泪”。那不是月亮的光,而是海萤发出的蓝色荧光。海浪拍打的瞬间,蓝光迸溅,像星星碎在了海里。
我见过太多人举着手机想要记录,最后都默默放下。这种美是无法被镜头承载的——它太短暂,太梦幻。有个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告诉我,他在这里守了三晚,终于看到蓝眼泪,那一刻他哭了。他说:“我拍了十五年照片,第一次觉得,有些美就应该只留在记忆里。”
月岛教会我的事
这些年,我看着月岛从无人问津到小有名气。有人想在这里开发旅游项目,被老渔民们拦住了。他们说,月岛的美就在于它的“不便利”。

确实,月岛不适合追求舒适度假的游客。它没有柔软的沙滩,只有粗粝的礁石;没有海鲜大餐,你需要自带干粮;没有保证能看到的美景,一切要靠缘分。
但正是这种“不便利”,筛选出了懂得欣赏它的人。在这里,你能重新找回对自然的敬畏,学会等待的艺术。有个独自旅行的女孩告诉我,她在月岛坐了一下午,看着潮水涨了又退,突然想通了很多事——“原来一切都会按时到来,按时离开,就像这里的潮水。”
如果你想去月岛
最好的时间是春秋两季,避开台风。一定要查好潮汐表,安全第一。穿防滑的鞋子,带一件外套——海风比想象中凉。不用带太多东西,一瓶水,一点食物,和一颗愿意慢下来的心。
月岛不会给你震撼的风景,它给你的是一种感觉。当你走在月光小径上,四面都是海,你会觉得自己同时很渺小也很特别——渺小是因为面对浩瀚的大海,特别是因为此刻,这片天地似乎只属于你。
我记得去年带一位作家朋友去月岛,他在那里从午后坐到日落。临走时他说,他终于明白这里为什么叫月岛——“不是因为形状,而是因为这里能让你看见自己内心的月光。”
是啊,在太过明亮的世界里,我们都需要一个地方,让自己安静下来,听听海浪,等等潮汐,找回内心那片温柔而坚定的光。月岛就是这样的地方——它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懂得等待的人。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