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聪明山
2025.11.19 11:16:16 1 0
藏在山腰的那座小庙,才是聪明山最动人的秘密
朋友说来永年总要爬一次聪明山,我问为什么,他说这山名字吉利——聪明山,谁不想讨个聪明呢?我笑了。作为在聪明山脚下长大的人,我见过太多游客冲着这个名字而来,举着手机在摩刻石前合影,好像拍个照就能把智慧带回家。他们沿着石阶快步向上,目标明确地奔向山顶,然后气喘吁吁地宣布“征服”了这座海拔仅几百米的山。
可他们真的见过聪明山吗?
我一直觉得,山若有灵,不该被如此匆忙地阅读。聪明山的美,藏在那些被人忽略的角落里,需要慢下脚步才能发现。
半山腰的邂逅
大多数人会错过那座不起眼的小庙。它不在主路旁,需要拐进一条被槐树遮掩的小径。推开略显斑驳的木门,时间仿佛突然慢了下来。院里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冽,旁边放着几个粗陶碗,供路人自取。没有功德箱,没有售卖开光物品的摊位,只有一位看守的老人,安静地坐在石凳上。
“这庙供的是谁?”我问。
老人抬头,眼神温和:“你说呢?”
“文昌帝君?这里不是聪明山吗?”
他摇摇头,指向庙内简单的陈设:“这里没有神像,只有山本身。”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这座小庙不正是聪明山最本真的隐喻吗?真正的智慧不是向外祈求,而是向内寻找——找到与自然、与自己和平相处的方式。

被遗忘的北坡
如果你只走过南坡修葺整齐的石阶,那你还未见过聪明山的全部。北坡的路更原始,也更安静。这里的树木更茂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春天,野杏花无人欣赏却开得热烈;秋天,酸枣树挂满红果,摘一颗放入口中,酸甜是城市超市里买不到的味道。
就在这片少有人至的坡地上,我发现过一块奇特的石头,上面有天然形成的纹路,酷似一幅山水画。它就这样静静地躺在路边,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没有解说牌。我想,这才是最珍贵的——美而不自知,静待有缘人。
很多人爬山总想着登顶,却忽略了爬山本身就是目的。在北坡,你会自然而然地慢下来,注意到石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草,听到不同鸟儿的鸣叫,感受到山风如何在不同时辰变换方向。这些细微的体验,比站在山顶拍张照片珍贵得多。
山顶之外的风景
当然,我不是说山顶不值得去。站在聪明山顶,整个永年洼尽收眼底,那种开阔确实震撼。但更让我留恋的,是上山下山途中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

比如清晨六点,当第一批游客还未上山时,山间的清新空气仿佛能洗涤肺腑。比如黄昏时分,夕阳把整座山染成金色,那光线柔和得让人想落泪。再比如雨后初晴,石头还湿漉漉的,青苔的翠绿格外醒目,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
这些时刻都无法被规划进旅游攻略里,它们只属于那些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山上的人。
我的私人地图
如果你问我该怎么游聪明山,我不会给你标准的游览路线。我会建议:至少留出半天时间,别把行程排得太满。经过那棵标志性的古柏后,不妨向右拐,走那条看起来少有人走的小路。在半山腰那片相对平坦的地方停下来,找个石头坐下,什么也不做,就听听风穿过松林的声音。
下山时,如果天色尚早,不妨绕道山后的村庄。那里的老人坐在门前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炊烟袅袅升起。你会明白,山不只是风景,更是生活本身。
聪明山不需要被“征服”,它一直在那里,静默地见证着时光流转。而那些真正看见它的人,带走的不是照片,而是一份内心的宁静——这或许才是最大的智慧。
下次你来,别急着登顶。山在那里,智慧也在那里,等着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发现。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